Destination: Tibet
成都-拉萨
骑行川藏线照片选辑
|
![]() |
影集《千里伴我影》 |
|
![]() |
自行车可以拆开打包,随飞机运到成都,装嵌骑行,到达拉萨时交给快递公司寄回来 生活用品出发时有13公斤,一路消耗、扔掉等,到离开拉萨时只剩最基本的3公斤 虽是7月份,但每天都要两件长袖衣服,帽子是必须戴的,感觉风能够吹进头里 |
||
![]() |
有时为了赶路,没有停下来拍照,美景也只能用眼睛去记忆;无同伴时,也只能自拍,以记录途上点滴。 在川藏路上不使用常见的地图,而要准备海拔图。途中没有任何交通灯,只有一条往前走的路,绝不会迷路。只需要记住的是前面是上山还是下山、哪里有吃住的地方 |
||
![]() |
牠们对我的行李感觉不错 行李带不够路上不好补给,带多了骑行不方便,但骑行是首要任务,所以行李必须尽可能少 自行车的可靠性是首要考虑,维修工具、维修知识也是必须的 |
||
选出部分照片,按拍摄时间排序 |
![]() |
四川贡嘎雪山 |
|
![]() |
雪山下的海螺沟冰川 | ||
![]() |
冰川表面显示为灰色是因为被常年落石覆盖的缘故,拨开碎石就是白色的冰 |
||
![]() |
磨西镇天主堂 传闻在1935年5月29日傍晚,红军长征抵达磨西,由于雨大天黑,且通往泸定的山路全是悬崖峭壁,毛泽东和部队夜宿磨西天主教堂。晚10时,毛泽东在神父楼召集同行的朱德、周恩来、王稼祥、张闻天、陈云、邓小平、秦邦宪、林彪等召开会议,决定第二天强渡大渡河,史称“磨西会议” |
||
![]() |
泸定新桥 看过大渡河的汹涌水势与泸定旧桥的几条铁链后,就会明白“飞夺泸定桥”只是一种Propaganda-政治宣传 泸定与康定都是名气大而无看点 |
||
![]() |
大雾中的折多山 4298 过了折多山,就是从四川进入藏民区了 在折多塘那晚得了感冒,幸好坚持了两天后症状消失 |
||
![]() |
新都桥 |
||
![]() |
贡嘎雪山的后山 | ||
![]() |
在新都桥吃过一种叫“酸奶子”的东西,其酸无比 | ||
![]() |
新都桥号称“摄影家天堂” | ||
![]() |
看远处的蓝色植被 | ||
![]() |
Where's this road heading to? 天路何往? |
||
![]() |
树上不停落飞絮 拍这照片后,一个在路边不知往哪吃饭,晚上7点半。迎面走来两个藏族妇人,我上前问到“能否到你家吃饭”,“跟着我走”她们回答,也不问什么就在前面领着我走,爽脆得出乎意料!原来她们是两对夫妇住在一个藏家‘庄园’里,与他们一同晚饭,与男主人布呷交谈甚欢。 |
||
![]() |
藏民布呷家3楼的经幡杆和烧祭品的炉,是每户藏家楼顶的标准设置 | ||
![]() |
沿途的许多山壁都用手指般粗的钢线织成的网“覆盖”着,防止落石,但千里山路,怎能覆盖得全 | ||
![]() |
川藏318不存在“修好”的概念,因为容易塌方,“修好”后不久又要再修 相片右侧上方的公路因塌方阻断了,只能在河床中填出一条临时通道;左侧的修路工人在搭建临时住宿工棚 沿途修路工人的生活条件很艰苦,荒山野岭、工棚非常简陋,特别是在高海拔的地方,天气阴晴不定 |
||
![]() |
在路上认识了一个巴塘小伙子名叫土登,到他家中住了一晚。发现他家中的装饰很有藏味,如同寺庙般画栋雕梁,神龛是屋子里最中心的地方 |
||
![]() |
高原上没有什么大树,但沿途的各色小花却是有别于其它旅游地的一大特点 | ||
![]() |
觉巴山,晾晒青稞的木架 | ||
![]() |
群山之中的聚居地,方圆几十公里中最“平坦”的地方 希望没有地震或泥石流 |
||
![]() |
东达山 5008 | ||
![]() |
每到一处垭口(山顶)都觉得景色震撼,但同样山风也是无与伦比的 | ||
![]() |
4000多米山上可以放牧的地方 | ||
![]() |
不是雪山,但很白 |
||
![]() |
左贡 傍晚逆光拍摄,得到一个光晕 |
||
![]() |
邦达 从这里开始,有些地方的油菜花开始熟了 |
||
![]() |
著名的“怒江72拐” 在40公里的下山段海拔骤降1900米,从业拉山顶4658米一路“拐”落到怒江边上,事故频发路段,但这几十公里的极速溜车下山却是刺激无比
|
||
![]() |
“飞石区,快速通过” 318路上常见的指示牌 |
||
![]() |
怒江 看过才知道为什么叫“怒” |
||
![]() |
沿途很多地方的植被都很脆弱,无地可耕,山腰间稍“平坦”的地方就要被利用起来,即使要上下爬山几百米才能到达 看到这个,就能理解为什么要天葬、水葬、树葬,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耕地。想学中原那样挖个坑,那是不可能的 |
||
![]() |
路边的峭壁,随时落石 | ||
![]() |
朝圣的人,把粮食帐篷等生活用品都放在板车上,路上自给自足。为什么我们都对朝圣者很佩服呢?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信仰是什么,除了信$,当发现真的有信仰存在时,就觉得不可思议 山石的颜色跟上一幅又有不同;凿山开路的痕迹更加明显 |
||
![]() |
八宿 | ||
![]() |
安久拉山 4325米 在很多高山垭口能看到融雪形成的小涓流,在流下山的过程中再汇合其它溪流,“某条河的源头”就是这么来的 |
||
![]() |
然乌 最经典的一个摄影角度 |
||
![]() |
然乌的水不知何原因是灰白色的,希望不是开矿造成的污染 | ||
![]() |
藏区的蓝色都很特别 | ||
![]() |
白塔、油菜花田、青稞架 | ||
![]() |
旧藏居 | ||
![]() |
多天的穷山恶水之后第一次看到有水草地 | ||
![]() |
|||
![]() |
318国道的缩影: 在沿河的峭壁上开路,不是上坡就是下坡 |
||
![]() |
波密,早上 | ||
![]() |
|||
![]() |
这幅照片应该用全屏观看,在这只能缩小尺寸 | ||
![]() |
鲁朗 号称有“阿尔卑斯风光” |
||
![]() |
|||
![]() |
静 (小雨中) 我个人最喜欢这张照片
“古道西风瘦马”之感 |
||
![]() |
|||
![]() |
雨中的鲁朗林海依稀难辨,但大雾中悬崖边上的小玛尼堆也有些意境 可真是堆在悬崖边,看看都脚软 |
||
![]() |
林芝 | ||
![]() |
尼洋河,林芝 林芝号称“小江南” |
||
![]() |
英国版Beatles是: Cross The Road
西藏版“Beatles”是: Cross The River
照片来得太巧合,他们的神态来得太自然 |
||
![]() |
朝圣路上自助午餐的人,生活简单但精神富足 | ||
![]() |
米拉山,5013米 | ||
![]() |
|||
![]() |
天地无垠 | ||
![]() |
日多 山的颜色较前段又有些改变 |
||
![]() |
与下一幅在同一位置拍摄,但还是要一张特写来突显云的形状 | ||
![]() |
|||
![]() |
|||
![]() |
傍晚,逆光,闪亮的树叶 | ||
![]() |
赭红色的墙头称作边玛墙 引:边玛墙是边玛枝干去皮、晒干,切成30公分长短,捆扎成手臂粗细垒砌而成的。先把捆扎好的边玛树枝铺一层,再上加一层黏土夯实,这样重复砌筑,到了顶部还要进行防水技术处理,再在墙面上涂一层赭红色的颜料。 |
||
![]() |
墨竹 如没有上部的几根电线,这照片就完美多了 |
||
![]() |
傍晚,阳光的角度恰好把远处三束电缆照得特别显眼,可惜没带三脚架 | ||
![]() |
这景象固然优美,但一路来“过度放牧”的思考一直存在 沿途感觉到国家对藏区的投入很大,到处修路盖房,藏民生活条件提高得很快,但藏民传统以牲畜多为荣,山上植被脆弱但牲口却不少 过了康定,路边的野花渐多,其中有一种从未见过的花特别漂亮,到处都有,后来才知道“她”的“含义”,看下一幅图:
|
||
![]() |
引:狼毒花又叫断肠草,花色鲜艳,根部有剧毒。其根系大,吸水力强,耐寒耐旱,周围植物难与之抗争,是草原荒漠化的“警示灯”。而在高原上的泛滥,主因是放牧过度。其硕大的根部是传统藏纸的原料,但造纸人的皮肤、眼睛和胃都会因其毒而出现问题 看完介绍后,再思考“如何开发西部” |
||
![]() |
晨曦,村口的白塔 早上藏族妇女或儿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牲口上山 |
||
![]() |
拉萨河 | ||
![]() |
I am what I am 牦牛粪,普通藏民家的燃料,有钱人家才烧木柴 |
||
![]() |
静 | ||
![]() |
清 | ||
![]() |
知道远处的群山脚下就是拉萨,使劲骑 | ||
![]() |
镜蓝 | ||
![]() |
刚到拉萨的当天天气十分好,非常适合摄影,达赖保佑,第二天就变成阴天了。骑车把市区都看一遍后,把单车交快递公司寄回来 |
||
![]() |
白塔与转经轮在藏区是必备的,更别说是在布达拉宫山下了 | ||
![]() |
布达拉宫依山而建,地形得天独厚,感觉有点象爱丁堡的城堡。 | ||
![]() |
纯、青 | ||
![]() |
大昭寺门前,包裹着经幡的的柱子 引:大昭寺的广场四个角落各有一根,每年藏历腊月初八,藏民会把四根顶天立地的经幡柱放倒,挂上新的经文、旗幡、哈达、彩布,到来年藏历正月初三,再把它们重新竖起来。 |
||
![]() |
以柱子挡住阳光来突出云彩的气势 | ||
![]() |
在壮阔的天空下不能遗漏这彩色 | ||
![]() |
同宗不同门,门票还得买 这张照片感觉很有趣,广东韶关的2个僧人,跟在我后面买门票。而在中原的寺庙他们凭僧人证就能免费,去到达赖喇嘛的地方就被视作为俗人了 难得在人来人往的布宫前面能拍摄到只有他俩呆呆的照片,还要是站在一幅具有统战色彩的标语前,趣味十足
|
||
![]() |
拉萨早上,远山,感觉如动画片“大闹天宫”里的仙山 | ||
![]() |
前景是庆祝拉萨解放60周年舞台的一角,听说过几天胡锦涛要来,拉萨市内如同军营,我想入拉萨体育场看看,怎知里面全是军队帐篷 |
||
![]() |
蓝天、白云、彩色经幡,是沿路不二的主题 这是在所住的旅店的后院 |
||
![]() |
青藏铁路、青藏公路,并排而行 | ||
念青唐古拉山
|
|||
![]() |
青藏公路上的风光 | ||
![]() |
雨中!纳木措的“晚霞” 天气不好,把对美景的想象留待下次实现 |
||
![]() |
一早爬起床,但可惜大雾,这是纳木措的“朝阳” 远处的雪山是念青唐古拉山。在西藏神话里:唐古拉山是丈夫,而纳木措是妻子 |
||
![]() |
小雨中,阳光露出的一霎,整个早上就只得这一霎了! | ||
![]() |
|||
![]() |
白藏牦牛 |
||
![]() |
气定神闲 刻上经文的石板 |
||
![]() |
傍晚,大昭寺门前的石板。石板的光滑感是每天大量信众“五体投地”的附带效果 |
||
![]() |
晚上9点,拉萨,在饭馆一出来,看到这景象,冲进一间小学里以取得较好的拍摄视野 贯穿318的是变幻的云 风景的优美之外,沿途接触的各色藏民是不需要注释但更值得回味的旅程亮点: |
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纯 色 拼 盘
|
第一行:牛羊过冬吃的草(高级!但可能是知其味而不知其美)、油菜花田、大昭寺门前的石碑(传说其粉末能治病,人就用铁勺挖,给挖得坑坑洼洼); 第二行:成熟的青稞(青稞饼和面都不筋道)、布达拉宫的白墙(把牛奶和白色颜料等混合,沿墙体一层一层淋下去)、边玛草(建造布达拉宫边玛墙所用的树枝) |